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江苏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2008年江苏省高考新方案公示引出九大焦点
2006-10-11 9:12:46 来源:南京报业网-金陵晚报 【字体:小 大】

9月22日至10月6日,江苏省教育厅向全社会进行了为期2周的2008年高考(高考新闻,高考说吧)方案公示,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。省教育厅开通公示热线电话、设置电子邮箱接受社会评议,先后召开教育界专家、中学校长、高校党政领导等多层次的座谈会,并且组织调研组下到各市听取意见。本报自08方案公示之日起,通过读者热线等形式对该方案引发的意见和建议做了连续报道。综合08高考方案公示以来的社会反响,本报总结出引起众议的九大焦点问题。

  焦点1

  统考科目设置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。

  统考科目减少至3门,这是2008年高考方案与以往方案最显著的不同点之一。设计者的思路是突出基础学科的地位,减轻学生负担。

  反对者的理由有两个:一是认为3门统考科目中,语文、英语2门都是偏文科的,对擅长理科的学生有失公平,特别是对男生不公平,因为男生普遍比较擅长逻辑思维,数理化成绩较好。二是认为外语的权重过大,现在占到了1/3,在以后工作当中需要经常用英语的人毕竟是少数,如此重视外语似乎没有必要。

  焦点2

  语数外设计为每门150分,总分450分。

  2008方案的总分比现行方案减少了300分,且以450分为总分划定每个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。有人担心总分的减少造成考生分数段过于密集,同分考生过多,最低控制分数线、投档线难以划出。

  焦点3

  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政治、地理、技术列为“学业水平测试科目”,其中选修测试科目2门,必修测试科目5门,历史、物理两门中必须有一门作为选修测试科目。

  不少学生和家长不赞同将物理、化学作为“学业水平测试科目”,认为削弱这两门在高考中的地位是极不应该的,因为理化人才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是发展国力的栋梁。此外,还有人认为高考的门数增多了,学生的负担也加重了。现在分成统考等三类,权重不一样,于学生而言还是要尽最大努力把每一门考好。

  焦点4

 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,分为4个等级,用A、B、C、D表示。

  不少人认为等级计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科特长。必修科目如果考到89分,和75分的努力结果是一样的。对于“选修科目”具有绝对优势,特别拔尖的学生而言,由于评定等级,看不出他们的优势所在。

  焦点5

 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。必修测试科目D级不超过3门方可填报志愿,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,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方可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。

  许多学生觉得资格线要求太高,增加了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,偏科学生尤其担心。

  焦点6

  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,6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的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,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。

  有学生认为这一规定对文科生不利。文科容易突击,理科较难短期提高。文科生考物理、化学等科目,想达到90分以上非常难,理科生想把历史、政治考好却相对容易。因此,文科生学业水平测试6门全A的可能性比理科生小。况且,若6门科目中有5门是A,一门考了89分,屈居B档,一分之差就与全A的学生在录取时形成了10分的差距。

  焦点7

  学业水平测试有两次机会。高二、高三下学期各一次,安排在4月份,与统考时间相差两个月。

  有的校长担心这将会给学校课程安排带来困难。学生4月份考完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后,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专门复习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课表怎么排?老师是否要超大负荷地上课?教其他科目的老师如何安排?都是校长们面临的难题。

  从学生角度看,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过早揭晓,会使有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。如果前几门没考好,会给统考科目的发挥带来不良影响。

  焦点8

 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。

  这是08方案中争议较大的一条。反对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可能公平。综合素质评价由老师来评,会出现两种现象:一种是老师护短,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得B;第二种是老师对“听话”的学生给分高,对喜欢“捣乱”的学生给分低。第一种情况造成“综合素质评价”流于形式;第二种情况压抑学生个性发展。

  焦点9

  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,可以依据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、学业水平测试等级、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面试成绩,自主录取。

  新方案把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。但是学生和家长普遍担心操作过程中有人滥用招生自主权,为“找关系,走后门”提供方便。高校的自主录取标准是否公平,操作是否公开透明,结果是否能令人信服,家长们都非常关心。

  教育厅将专题研究

  在08高考方案公示期间,江苏省教育厅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各方意见;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、副厅长周稽裘、丁晓昌,省教育考试院党组书记朱卫国等官员也多次接受媒体的集中采访,既对08方案本身做出详细解读,也对各方面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相关解释。从中,大致可以看出08高考方案公示结束后,可能会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调整。

  有关人士认为,从社会反馈的主流意见看,对08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和主体架构是赞成的。对该方案基本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反对意见多半源自不同人群,站在不同角度、以各自利益为出发点而形成的。

  国庆长假结束后,教育厅将开始就08高考方案公示后形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。王斌泰厅长此前多次表示:将08高考方案在提交教育部审批前进行社会公示,是真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、特别是教育界以外人群的意见。既然是听取意见,就不是说方案不可以调整和修改。教育厅一定会对社会各界人士和老百姓的意见认真听取、认真研究,并且在方案的最后定稿中予以充分重视。

  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,08高考方案最终在基本层面和政策层面不会有多少变化,整体结构应该就是目前的模样。但是在该方案的操作层面上,可能会进行部分修改和细部的调整。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确定的信息。王斌泰厅长表示,怎么改还要专门研究,个人说了不算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